欢迎光临——国际产能项目孵化器平台 ;国际商务资讯与咨询平台,国际贸易与投资平台![请登录],您是新用户?[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商人 >> 顶级品牌 >> 家乐福、沃尔玛相继关店,大型商场前途未卜

家乐福、沃尔玛相继关店,大型商场前途未卜

2022-05-02 来源:燃财经 浏览7805次

作者丨冯晓亭


编辑丨饶霞飞


北京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下,“囤货大军”人员突增猛涨。在各社交平台,网友纷纷晒出“囤货”战绩,线下超市迎来了络绎不绝的顾客。随后,各大超市先后对外表示“延长营业时间”。


“很久没见到过这么多顾客了。”亲眼目睹4月24晚抢购盛况的家乐福北京某店工作人员告诉燃财经。不过,目前,门店客流又恢复到以往水平,“客流很少,说不定以后也会关店。”




“这个商业圈在十几年前很火,周边又是景区又是住宅区,流量很大。但现在周边新起的大大小小超市有很多,家乐福既不是唯一选择也不是最优选择。”该工作人员指出。


实际上,该工作人员的猜测不无道理。在过去一站式购齐的大卖场模式主打的年代,大型超市只需“躺”着就能轻松进账,品类全、价格低的优势足以让大型超市方圆5公里内没有能匹敌的实体,从而依靠自身渠道优势,以各种名义要求供应商让利从而进一步扩大利润空间。


但自从电子商务崛起以及本土超市企业发展起来后,跨境大型超市的大卖场模式优势失灵了。近年来不断有传出近20年历史的大卖场老店宣布歇业的消息。


“传统大型超市关门歇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业绩表现差,二是租金到期但没有续约能力。”业内人士常春告诉燃财经,“以‘一站式购齐’为亮点的大型超市早就开始失效了,在十几年前,大卖场能够覆盖方圆五公里的消费群体,品种全、价格低是揽客法宝,但在历经来自电子商务、O2O模式、社区团购等等新业态的冲击后,这种优势即将消失殆尽。”


不过,常春并不赞同“实体要完蛋”的观点,在他看来,个别超市闭店只是超市业态不断变迁中不可避免的一环,“实体零售业的竞争依旧激烈,传统大型超市逐渐退出竞争,但像会员超市、精品超市、生鲜超市、折扣超市等不同类型的超市,依旧是消费者购物选择的首选之地。”


如常春所言,超市业态并没有因为家乐福、沃尔玛等多家老店的关门歇业而萎靡,相反,随着超市规模由大变小、超市定位不断细分,超市依旧能俘获顾客芳心。


大卖场迟暮


4月24日晚超市货架搬空、人头攒动的盛况并没有长久持续下去。线下超市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经营状况。


“超市人不多,肉菜水果档口看着都不太新鲜,打折促销的纸巾还不如我网上买的便宜。”周二下班后推着购物车将家乐福方圆店上下都逛了一遍的杨女士,购物车仍是只有零星几件商品,“说实话,没什么好买的。”


为了将单位过年发的购物卡余额用完,杨女士索性拿了一桶食用油和两袋米前去结账,“我家住知春路那边,原本家乐福中关村店是离我家最近的,但上周过去才得知超市已经关闭了。加上我平常也不怎么逛这类超市,就想着尽快将购物卡消费完了,不然一段时间过去又忘了卡放哪了。”


但看到家乐福现在的“萧条状”,杨女士还是感到些许唏嘘,在她印象中,无论什么时候去到家福乐都是人来人往,遇上节假促销日更是人满为患,不会像现在偌大超市里工作人员还比消费者多。



对于已经在3月31日正式关门歇业的家乐福中关村店,杨女士也是感慨万分,“我2006年来北京上的大学,上大学时候就老爱和室友往家乐福中关村店跑。大二那年我家人来北京找我,我还特意带他们去了这家号称‘亚洲最大’的家福乐。后来毕业留京,第一份工作单位也在中关村,晚上下班有时间也会去家乐福逛逛。那几年,家乐福中关村店是我最爱逛的超市。”


除了“亚洲规模最大家乐福旗舰店”的家乐福中关村店宣布关店外,2021年以来,已有不少家乐福超市宣布关闭。


据苏宁易购2月11日发布的公告显示,2021年下半年以来,已关闭大卖场7家、便利店8家和精选店3家,年末门店数量较2020年度有所下降。业绩变现也不尽人意,2021年,家乐福中国总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超过10%,为此,苏宁易购于2021年年末对家乐福中国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10亿元。


2022年以来,家乐福超市关店的步伐依旧频繁。宣布歇业的门店有位于重庆的家乐福沙坪坝店、广州的家乐福万国店、南昌的家乐福上海路店,以及上述提到的北京家乐福中关村店。关闭的这些家乐福超市都有着近20年历史的老店。


而除了家乐福外,二十多年前与家乐福同期进入国内市场的沃尔玛、麦德龙、卜蜂莲花等大型连锁超市,以及物美、永辉等本土超市,无一例外在接连关闭门店。


与家乐福亚洲第一大店宣布关门歇业而引起多人怀念一样,2021年底,沃尔玛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店沃尔玛深圳洪湖店宣布停止营业,也引起了不少人关注。


在零售领域从事多年的陈健对此表示,虽然很清楚无论是家乐福中关村店,亦或是沃尔玛洪湖店,都只是这两家公司近几年关闭上百家门店中的其中一二,但对于这两家拥有历史价值的门店关闭,依旧心有不舍。“在十几二十年前,这些跨国大型超市以服务上乘、价格低廉、品种齐全等优势涉足大城市商圈,所到之处,无不冲击着本土商家的生存状况。”


然而,当初喊着要让“方圆5公里之内都没有竞争对手”的大卖场,走向了下坡路。


超市,因时而变


“很大程度上,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将商业版图扩张到中国大陆的大型连锁超市品牌,如家乐福、沃尔玛等,实则推动了整个零售市场的进步。”陈健回忆道,在首家大型超市家乐福于1995年入华之时,也是国内零售业刚起步阶段,“现在年轻消费者很难想像到,家电日化和食品得分别在百货商店和杂货店购买是什么情况。”


彼时,在海外已践行数十年“大卖场模式”的家乐福一经落地,便以逼人气势一路高歌猛进。此前消费者印象中三尺柜台的购物体验,在一站式购齐所带来的的便利,以及品类和价格上的绝对优势下,进一步被家乐福所取代。


往后便是,作为一种新业态的“大卖场模式”拉开帷幕,在近20年时间里,几近垄断了线下所有流量。


“说‘标杆’也毫不为过。”陈健告诉燃财经,2004年随着超市行业全面对外放开后,大型超市走上高速扩张道路,随着一站式购物体验获得消费者认可及青睐,大型超市成了业内人人称道的典范。


“一方面,大型超市的供应商以能进入家乐福等超市供应渠道为谈资,即便大企业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不断对供应商进行压价。另一方面,很多本土民营超市以家乐福之类企业为范式进行学习,一度涌现不少跟随者。”


在本土零售界内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家乐福等一众跨国企业,也在高速发展期间吞并了部分本土零售企业。



其中较为典型的是,2004年来自英国的零售商TESCO集团收购乐购连锁超市50%股权;2016年美国大型连锁商业集团购宝以1.5亿元购买了湖南家润多超市80%的股权,成为该超市战略投资者。


2007年,美国沃尔玛收购台资诚达集团创立的好又多35%的股权,并实际控制好又多的经营,并于2011年完成收购;2009年,韩国乐天集团以6.35亿美元收购中国超市连锁企业时代零售;2010年,家乐福并购河北最早的超市连锁企业保龙仓。


只是好景不长,家乐福等零售巨头引领的大卖场在经历十余年高光时刻后,逐渐风光不已。并在2012年迎来了发展的转折点。


2012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德勤联合发布的《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2012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影响,连锁零售企业普遍出现明显的销售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现象。“同时人工和房租等成本继续大幅上涨,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多家企业爆出盈利警告,开店速度明显减缓,资本市场也频频跳水。”


在2011年还以203家门店为母公司创造451亿元销售额的家乐福中国,也在2012年进入中国业绩和利润双下滑阶段。而彼时兴起的电子商务、O2O,也为零售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彼时,就在“实体要不行”的话题讨论中,线下超市也开始对线上业务进行探索。2012年,沃尔玛通过增资完成对国内首家网上超市1号店的控股;2013年大润发投资创建B2C电子商务网站飞牛网。尽管在实际经营中,线下依旧是主阵营。


但电商对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是迅速且多方面的,对于线下超市标品供应链的打击也无疑是巨大的。也在这一阶段,大型外资超市在本土化经营管理方面的短板逐渐显露,面临环境变换未能及时作出调整,逐渐衰退,纷纷开始变卖资产或寻求本土互联网企业合作。


2013年10月,华润创业(华润万家当时母公司)宣布出资220亿港元,与Tesco中国成立合资公司接管TESCO中国业务,并于2020年完成对该公司100%收购;2017年,阿里巴巴集团投入约224亿港元,直接和间接持有旗下拥有大润发、欧尚两大品牌的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并于2020年对后者增持实现控股。


2017年至2018年期间,腾讯入股永辉、步步高、家乐福等企业。并在2018年6月,沃尔玛中国与腾讯共同宣布正式结成深度战略合作关系。2019年期间,苏宁易购和物美分别成为家乐福中国和麦德龙中国的控股股东。


然而,牵手腾讯和京东两家大厂的步步高,在2021年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上市14年的步步高业绩首次由盈转亏,步步高2021年年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达1.84亿元。而在步步高的亏损消息公开披露之前,两位股东林芝腾讯和京东邦能均提前进行了大笔减持。


分分合合的戏码在实体零售业中常有演绎,不足为奇。但值得注意的是,至此,曾红绝一时的跨国超市企业,只剩沃尔玛仍在国内市场坚持独立发展。


离不开超市


逛超市,似乎变得没那么受欢迎。


“感觉去了超市不知道要买什么。买生鲜水果可以用生鲜电商APP下单,其他的非鲜商品可以考虑网购。”90后依依向燃财经反映,要不是疫情期间物流时效受限,她都不会走进沃尔玛超市,“主要不方便,买的多了又不方便拎回家,况且近几年,每次电商大促都会囤好多日用品。”


不过,尽管种种迹象似乎都在表明“实体零售难以为继”,但实际情况却是,即便大卖场模式式微,但超市依旧是快消品最大分销渠道。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超市业态形成了大型超市+超市+社区超市的格局。大型超市和超市占据核心商圈,覆盖5-20公里和3-5公里的商圈,社区超市临近各居民区,覆盖1-3公里的商圈,填补空白和销售薄弱区域。每家企业也根据所在城市商圈、物业的特点,配置面积大小不等、功能定位不一的各类型门店。


从超市的调查数据看,实体超市新开门店越来越多向主营生鲜食品的小型社区门店转型,面积从两三百平到一两千平不等,平均面积约900平米。目前超市百强企业门店中七成是小型社区门店。


除了超市规模由大到小的转变外,超市的定位也在不断细化。


特别自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以及社区团购冲击,以及消费者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的改变,实体超市业态大都遭遇着来客数下降的挑战。


为寻求自救,超市品牌纷纷开始采取应对措施,通过门店的面积、商品结构的差异设定、装修风格和配套设施的匹配来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


苏宁易购在计提家乐福减值准备时提及,“家乐福中国主动采取措施,调整业务经营策略,进一步加大调整优化大卖场业务,探索发展会员店业务。”



华润万家则按照可支配收入、年龄、地域等因素先后推出了萬家MART、萬家CiTY等创新业态品牌。永辉超市表示“公司将继续推动门店升级,在确保仓储店稳健增长的同时,对部分Bravo店进行调优升级,通过商品结构的优化,品质的提升以及服务的升级吸引更多的线上及线下客户。”


制霸河南的“另类”本土零售品牌胖东来也于2021年底,以“东来哥会议记录分享”方式对外透露了其未来规划,除了提到门店调整外,还提及将于2022年布局线上电商业务,将线上和实体店进行结合。


虽然各家都有自己一套应对内外冲突的方法论,但目前仍未有一条明确的发展路径放在诸位超市品牌面前,仍有待各家企业探索出真知。


正如CIC灼识咨询合伙人朱悦所说,“不同于欧美国家大部分居民居住在城郊,去超市进行量贩式的物资采购是其主要的购物方式,中国零售业态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新技术的应用也在发生变化。如今,能够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购物体验以及具有性价比的产品的线下零售业态得以脱颖而出。”


朱悦提到,传统超市卖场需要迎合消费者,进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新的超市和大卖场品牌,如沃尔玛的高端会员制商店,山姆会员店在全国20个城市开设了27家门店,拥有超过400万付费会员,并预计在2022年底拥有40至45家开业或在建。另一个超市品牌,德国奥乐齐(ALDI)在2019年6月进入中国,两年多时间已经在上海开设了26家门店。


传统大卖场关门歇业的同时,市场依旧出现如Costco、ALDI、山姆会员店等超市品牌的现状,足以令“实体零售要完蛋”的观点不攻自破。仍有活力的市场便不缺消费者。


“超市不大,但是果蔬生鲜都很新鲜,包装码的也很整齐,每周我会去超市逛两三回,每次买够两三天的菜。”点点就表示自己很喜欢逛位于家附近的精品超市,“我觉得逛超市是一种享受,可能也消费不了多少钱,虽然精品超市的价格会比社区团购或者菜市场会贵20%左右,但看到干净、整齐包装好的的蔬果还有干净的购物环境,也觉得值得。”


像点点一样喜欢在休闲业余时间逛超市的人还有不少。拥有12万成员的豆瓣小组“就爱逛超市”,每天都有成员在小组里发帖分享自己在超市的所见所闻。正如该小组简介所写,超市是城市安全感补给站。


“稳定的价格、规整的货架、琳琅满目的商品..……生活中离不开逛超市,超市很包容,人人都可以逛超市,在推购物车拿商品时感受心灵的平静,我逛超市故我在。 ”


参考资料:


《连锁超市经营情况报告(2021)》,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加入WTO后,外资零售在中国的浮沉起落》,来源:界面新闻


*题图及部分文内配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文中常青、陈健、点点为化名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您还未登录!    注册  登录

共有0人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评论0

Baidu
map